close


應孟忠校長邀約寫了這篇稿件,由於只有二天時間準備,所以文章思慮無法純熟。


談到小校裁併問題大家都圍繞著縣府立場、地方情感或警民對抗,很少人會想到在協商談判過程中的夾心餅乾-校長的角色。整併過程若順利,功在地方政府,過程若一波三折,內心煎熬的是第一線的校長。謹以此文,祝福所有校長都不要面臨此問題。


 


 


我們身處在一個劇烈變動的年代,這些變動造成了世界的失序,教育界也無法自外於此風險中。過去,每年新生兒人數動輒四十萬起跳,教育界一片安逸,反正學區家長時間到了一定會將孩子送進學校來,如今繁花落盡,最近幾年新生兒人數皆未能超越二十萬(龍寶寶例外),學齡兒童的銳減加上中央、地方財政大不如前,小校裁併之議題已經是避無可避之問題了。




 


為了協助地方政府評估小校整併,教育部公佈了「小型學校發展評估指標」,內容包括包括學生數、學生增減趨勢、社區結構、距其他公立學校距離、學生到鄰校有無公共交通工具、教室屋齡10項指標。然而整併小校畢竟不是單一經濟層面之問題,它還牽涉到教育正義、社區文化、弱勢扶助、地方情感等因素,以致於過去裁併小併校常引起嚴重反彈,甚至攻佔媒體版面。




 


談及裁併小校,校長自不能置身事外,在執行政府既定政策前提下,他還得顧及社區情感、家長需求、師生權益,是以未來執行裁併小校任務的校長,必得具有「轉譯領導人(translational
leader)
」般的能力。




 


趨勢專家安德魯.佐里在【恢復力】一書中指出,「轉譯領導人」不必然是組織中最高階層的領袖,但他卻是最具有良好的向上、向下管理能力,能夠連結各階層及團體的靈魂人物。在面臨裁併任務此巨大變動時,校長應然也必然扮演著「轉譯領導人」的關鍵角色,發揮跨界溝通整合能力,連結各個不同目標、價值觀之群體,分析各事件關係人需求及任務,讓對立的團體逐步異中求同,並在最大的現實裡建立合作夥伴關係,將原本失序的狀態重新導回互惠互助之「新常態」。




 


洪蘭教授曾說:「裁掉一所學校,可能要多蓋一間監獄,教育用錢來算是很糟糕的,心智的啟發怎能用錢來算?」裁併小校絕非我們的目的,單位投資成本更不能成為裁併小校的唯一考量。我無力為此爭議下任何結論,但我心中一直迴盪著前輩校長告訴我的話:「不要管學校學生數的多寡,但要讓信賴我們的家長及孩子不後悔」。




 


參考書目




安德魯.佐里(Andrew Zolli)、安瑪麗.希利(Ann Marie Healy)  恢復力(Resilience: Why Things Bounce Back)。台北:商周出版,201212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onghsin 的頭像
    jonghsin

    鹿港小新老師的部落格

    jong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