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:我不想上學
◎當孩子高喊「我不想上學」時,我們可以怎麼做
-幫孩子找到「亮點」
-參閱:台東縣97年鄉土教育教務主任研習-「從本土語言出發許孩子一笑且充滿競爭利的未來」講稿(黃國將 2008.4.29)
小新註:果醬主任該簡報檔之策略及心智地圖部分相當棒,甄試及遴選時相當受用。
◎教改造成新階級一文
一、學太多深度不足
二、教改政策具前瞻性卻沒有足夠配套,沒錢補習的孩子被拋在後頭。
三、台師大 甄曉蘭 教授: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,凸顯偏遠地區的學校,因文化弱勢產生的教育機會不均等的現象,更擴大城鄉教育品質及成果落差。
四、台東大學 黃毅志 教授:以「馬太效應」(有者愈多,無者愈無)預測教育不只影響個人學習,未來還會決定一個人未來職場的選擇與社會地位。
五、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、印度裔阿瑪蒂亞.森發現:平等的關鍵是每個人的能力都能完整發展,而國民能力的低度開發,是公共政策的失能。
◎拯救國教的五個循環一文
國教核心價值為何?
一、創造系統性的多元環境:
回歸教學現場與評量的多元,發掘每個孩子的價值
二、投注經費打基礎:
芬蘭將教育資源放在「最需要的地方」-國中及學習遲緩學生
三、提升社區型高中職的素質:
建立優質的社區高中職。
四、重建靈魂工程師的自信:
(一)師資的能力是學生學習的關鍵。
(二)教育主管機關沒有建立老師選才的工具、實習制度的完善、教師專業評估,制訂教師成長與管理系統。
(三)教師進修誘因不足
五、成立教育研究機構:
科學化追蹤教育政策。
◎在激戰中勝出的兩種能力一文
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被視為專家的條件,
除了要 埋頭苦幹 還要 聰明創意行銷
就會 航向紫牛效應新藍海
◎讓問題迎刃而解的能力一文
面對困境 要發展策略
大前研一在«即戰力»一書中提到
要培養 問題解決的能力
◎洪蘭在藝術的天空下一文
用藝術涵養學生性情。
讓孩子享受藝術的精華。
臺東縣利嘉國小張中元校長:有藝文洗禮的孩子,雖然他將來可能會是個農夫,但相信他是個快樂的農夫;或許孩子將來是個計程車司機,但他將會是個快樂的計程車司機。
留言列表

